輕鬆戒菸法

資料提供: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徐則林

  您身邊的人常常吞雲吐霧嗎?您身邊的人是否常常菸不離手?您必須飯後抽根菸才會快樂似神仙嗎?

  吸菸對人體的傷害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尼古丁對呼吸器官的害處也是眾所皆知的,但是癮君子們一提到吸菸就興致勃勃、無法自拔。在即將邁入21世紀的今日,癮君子們應該拋棄這些錯誤的觀念,遠離菸害。如何輕鬆戒菸又健康呢?讓我們細說從頭吧!

菸從那裡來

  西元1492年哥倫布首度登陸新大陸,當地原住民以菸草熱情款待,這是西方白人初次接觸菸草。其後哥倫布將菸草帶回歐洲,透過殖民資本家的傾銷,菸草始由歐洲蔓延向全世界推廣且一度受到歡迎。直到1952年第一份證實菸草有害健康的資料出爐後,美國於1964年開始推動拒絕菸草的運動,從此,拒菸運動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徹底扭轉了菸草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

為何會吸菸

  藥理學家說,菸草所含之尼古丁會刺激中樞神經,同時兼具多種藥理作用,有成癮性。心理學家說,吸菸是一種習慣,菸害不知不覺「影響」吸菸者的情緒及思考,甚至進一步「控制」了吸菸者的生活。

吸菸者的心路歷程

  吸過菸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第一次吸菸的慘狀,辛辣、嗆鼻的味道直衝腦門,接著頭昏目眩,甚至眼淚鼻涕直流;但經過一段時間,經過不斷地練習,便習以為常了,甚至喜歡這種感覺。雖然每位吸菸者吞雲吐霧的歷史都不相同,但開始所感到的不舒服,之後的習慣、自覺上癮到想戒戒不掉,幾乎是吸菸者共同的心路歷程。

戒菸失敗八大藉口

  1. 要吸別人的二手菸,不如吸自己的一手菸。
  2. 菸癮來了「忍味條」,戒菸,屢戒屢敗,還是算了。
  3. 菸是伴我多年的好友,若說戒就戒,豈不是無情無義。
  4. 想吸就吸、想戒就戒,不算上癮不用戒。
  5. 已經改吸淡菸,相當有「斬節」了。
  6. 戒菸後我會反應慢半拍、腦袋秀逗空固力、脾氣暴躁。
  7. 戒菸後容易發胖,而且會害我無法「撇條」。
  8. 有人吸菸、喝酒、嚼檳榔還不是活到八十歲,免驚啦!

為何戒菸五大理由

  1. 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避免二手菸害危害心愛的親朋好友。
  2. 響應環保,從不製造二手菸開始。
  3. 作孩子的好榜樣、守法的好公民。
  4. 考驗自己的決心與毅力,不讓自己成為菸的奴隸。
  5. 戒菸是世界潮流,勢在必行,不然就落伍了。

菸草危害七大事實

  1. 吸菸會導致癌症:世界衛生組織證實30%的癌症和吸菸有關。
  2. 吸菸會導致心臟血管疾病、容易引起中風。
  3. 吸菸會導致肺癌、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4. 吸菸會導致男性失去性機能及生育能力的機會大增。
  5. 吸菸會導致更年期提早來臨並易換骨質疏鬆症。
  6. 吸菸會導致牙齒及手指變黃、口臭,且容易形成「香菸臉」。
  7. 孕婦吸菸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戒除菸草四大準備

  1. 把吸菸的壞處一一列出,隨身攜帶不斷激勵自己。
  2. 飲食清淡、細嚼慢嚥、少量多餐,飯後記的刷牙或漱口。
  3. 保持充足睡眠及放鬆深呼吸適當運動,避開吸菸的環境,多和支持自己戒菸的親朋好友在一起。
  4. 以手持筆代替手持菸的習慣,保持高度的信心,用輕鬆愉快的心情不斷地鼓勵自己:我一定會成功。

戒菸四式招招見效

  第一式──深呼十次;想吸菸時,將氣深深吸入再慢慢吐出。

  戒菸時只靠意志力、一味壓抑吸菸欲望勢必相當辛苦的;事實上對抗吸菸欲望最有效的方法,除靠意志力外,建議用行為轉移、情緒抒解的方式,在想吸菸時做深呼吸10至14次,配合咀嚼紅蘿蔔或小黃瓜細條,可滿足長期吸菸行為養成的口慾和手慾。

  第二式──喝杯冷水;可滋潤喉嚨,又可有效抑制吸菸之欲望。

  戒菸時要避免喝酒、咖啡、濃茶,多喝白開水、牛奶及新鮮蔬果汁。藉著多喝水、多排尿、多運動、多流汗,可加速排除體內之尼古丁等有害物質。

  第三式──活動一下;用力伸展四肢,做擴胸運動及原地跳躍。

  戒菸初期除極度渴望吸菸外,容易情緒不穩、精神變差,注意力不集中,記得隨時雖地用力伸懶腰、活動筋骨。

  第四式──清水洗臉;立刻感覺神清氣爽,精神馬上來。

  建議不用化妝的男士們,在精神不濟時,立即用冷水沖臉,保證馬上提神。

戒除菸草三大好處

  第一、短期的好處:開始感受空氣清新、食物美味,身上不再有菸臭味。

  第二、中期的好處: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疾病減少,皮膚顯的光澤有彈性。

  第三、長期的好處:中風及癌症之危險性大為降低,減緩老化、讓生活更自在。

  身為即將邁入21世紀的文明人,我們除了禮貌的拒吸二手煙之外,更應該積極的鼓勵吸煙者戒除煙草。其實戒煙並不困難,只要相信自己、抓住機會、願意開始行動,Trust yourself, you can make it!

參考資料 http://health.healthonline.com.tw/article/p120.html
以下文章來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310018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彥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